中国保健协会 www.tsg-asia.com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热点

会展飘“绿” 农博会上绿色食品受青睐

发布时间:2005-08-09


“太阳下,绿叶托着一枝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标志,它象征着万物在阳光下生机勃勃,茁壮成长。

在2004年的北京农交会、上海绿博会、省农博会上,这个图案随处可见。不少逛会展的消费者宁可价格贵点,也要选择具有鲜明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

三大会展都是绿色食品的“盛宴”。上海绿博会本身就是
绿色食品的精品博览会,堪称检阅绿色食品的大舞台;北京农交会从2004年起明确规定,非绿色(有机)食品不能进精品馆参展;我省农博会,连续几届都是以“绿色与品牌”为主题,本届还在展馆一楼黄金展位专门开辟了中国绿色食品展团区。

三大会展上,参展企业惟恐“绿”意不足,展位装饰绿色居多,喷绘、拱门、彩门也大绿大红,统一线条,统一绿色服装,尽显风流。各地区、各企业纷纷别出心裁,用绿色食品实物堆砌出千姿百态的造型,突出北国原野、江南山水的绿色生态品质,彰显绿色内涵。

三大会展上,绿色食品企业展销两旺。北京农交会,我省挑选40家绿色食品企业参展,共实现销售1.86亿元;上海绿博会,代表我省参展的广积米业、仙人茶业、映武黄花、泸溪椪柑、南宏米业等5家绿色食品企业,总成交1.26亿元;省农博会上销得最好的都是经过认证的绿色食品。

据省绿色食品办统计,2004年的三大会展上,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实现销售达3亿元,签下销售订单19亿元,意向销售金额接近10亿元,总成交超过30亿元。

需求巨大

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推算,如果一个人活70岁,按平均每天吃1斤粮食、1斤蔬菜、一个鸡蛋计算,那么这个人一生要消耗大约12吨粮食、12吨蔬菜、2.5万个鸡蛋,人的健康正是在一口一口地进食中得以建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日益由吃饱向吃好转变。什么叫吃好?首要内涵就是安全、营养、健康,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从花样翻新的各种食物中寻找对身体健康安全有保障的绿色食品。有需求就有市场,北京农交会、上海绿博会和省农博会上,绿色食品的成交额迅速放大。

在北京农交会、上海绿博会上,省绿色食品办的抽样调查显示:1000份调查问卷中,61%的消费者愿意付出比同类产品贵25%以上的钱来购买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企业南宏米业在长沙市的市场调查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据调查,2003年,30%的消费者喜欢购买绿色食品;2004年,45%的消费者自觉挑选绿色食品。由此可见,绿色食品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在上海绿博会上,南宏米业收获颇丰。该公司与安徽中汇集团签下2000万元的绿色食品大米销售订单。这份订单的特殊之处在于,中汇集团采购的该批绿色食品大米,专供厂矿企业周边的销售门店,方便工人们节日购买,元旦假期3天内销售一空。从订单中,南宏米业的老总宋小春意识到,绿色食品正在逐步赢得普通市民、厂矿工人、农民等最大消费群体的青睐。他下定决心,2005年公司扩大订单基地10万亩,全力以赴开发绿色食品大米。

营销红火

在北京农交会、上海绿博会上,江苏、浙江、山东、黑龙江等省参展的绿色食品最多、规模最大、展销最旺。

围绕绿色食品开发,各地展开了日趋激烈的竞争。据省绿色食品办的调查,一些经济条件好的省份,每认证一个绿色食品,政府有奖励;扩建绿色食品基地,企业贷款有贴息、立项优先扶持;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可多方获得收益。江苏、云南等省获得绿证达标,每个产品可获5-10万元的奖励;山东、黑龙江等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省长亲自抓,政府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开发绿色食品。由于扶持力度大,这些省份的绿色食品个数多,成为经销商们关注的重点。

在会展上,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全球大型超市的贸易代表忙于与绿色食品企业的老总们洽谈,签订长年供货订单。目前,全国20多个省会出现了绿色食品专柜、连锁店,11个城市还出现了专门的绿色食品商店,出售的绿色食品全部建立可追溯档案,安全营养有保障,绿色营销搞得红红火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绿色食品进入的门坎越来越高,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

北京农交会上,北京粮食中心库注资3亿元,与“粒粒晶”米业公司携手开发高档优质稻,香港永兴泰与广积米业共同投资1.29亿元,开辟湘米直销香港的储运、销售渠道,两者都是因“绿”结缘;而美国汤姆森公司投资“金井”茶开发,香港富雅公司投资“映武”黄花菜开发,投资商丝毫不掩饰钟情于绿色食品的信念。参加会展的顶级农产品经销商,优先选择信誉好、具有绿色信念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迎合了绿色食品的巨大需求。

迎头赶上

会展期间,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家自掏腰包,聆听食品专家、业界权威的讲座,登门拜访同行取经,忙得不亦乐乎。“会展上,绿色食品开发的最新成果摆在面前,同行中最具实力的竞争对手就在左右,上海绿博会、北京农交会既是大比拼,也是大课堂。”广积米业的龙顺如经理如此感慨。

通过参加会展,省内绿色食品企业家看到了绿色食品消费潮流,找到了努力的

方向。做大绿色事业,他们开始挥写答案:2005年要抢“天时”,抓住国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机遇,扩大绿色订单;夺“地利”,在生态良好、远离污染的地方建立绿色基地;得“人和”,与省内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合作,应用绿色技术,使企业、技术人员、农民三得利。

会展归来,省内企业家们丝毫不回避我省的不足:“我省绿色食品发展,优势在哪儿,这是个最大的问号。”他们把外省扶持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与我省一一比较,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我省绿色食品生产起步并不晚,省领导也非常关注,但多年来,对绿色食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少。一些地区虽有一些支持,但力度不大。当务之急,要克服两大趋向:一是浮躁,二是务虚。以前,我省在投入理念上,把扶持绿色食品开发看成是投入公益事业,并没有固定的投入渠道。北京农交会、上海绿博会上,先进省份的绿色食品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就是投入收到了理想回报。

总结过来的经验,我省抓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主要依赖企业,这使得企业的负担过重。今后,我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突出优势产业带与特色产业带,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要突出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政府要加大资金、项目的扶持力度,使我省绿色食品开发迎头赶上。

加大力度扶持开发

长沙:打造最大绿色食品城

红星农博馆新扩建的绿色食品城,于去年底竣工。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占地500余亩,共2000个铺位,拥有先进设备和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据悉,这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集散中心,目前招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已有伊利、南山等知名绿色食品品牌入驻。

云南:认证一个产品奖5万

云南省为促进绿色食品发展,对获得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专卖店设立、基地建设予以优先立项,并每年从省创新办生物资源开发专款中安排500万元,用于绿色食品营销网点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工作。

湖北:6项措施给予大力扶持湖北省规定,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向绿色食品倾斜;对绿色食品企业视同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扶持;认证一个产品,市、州、县级财政奖励1万元以上;绿色食品进入市场,有关部门减免入场费;对绿色食品企业,优先给予自营出口权;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绿色食品开发专项资金。

江西:绿色食品享受税费优惠

江西省用好现行优惠政策,扶持绿色食品开发。对绿色食品企业从事种养产品初加工的所得,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绿色食品企业购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国产设备,可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优惠政策;报经国家批准,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绿色食品加工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