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tsg-asi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热点

东阿阿胶原料供应面临短缺

发布时间:2006-07-07

  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中国保健品品牌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召开。会议主要针对目前中国骨保健品品类繁多,优劣不一,以及保健品功效和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骨质疏松基金会会长马建文认为:目前一些劣质和虚假产品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保健品的信任,同时也阻碍了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经与会专家讨论,一致认为浙江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骨青春”作为第一个进入国际认证的中国保健品是件可喜的事,且其模式值得推荐。

  另据鑫富药业董事长过鑫富表示:“虽然国际认证对产品要求极高,程序复杂,费用高,耗时长,但鑫富药业希望能通过国际认证来证明骨青春的功效和安全性,同时也希望在国际认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产品。”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保健品评价委员会张耀圣也认为,当前政府最关注的是保健品的安全性,而为了保证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快中国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当前对保健品的再认证也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阿胶产业生产能力明显扩大,但同时也面临原料短缺的窘境。生产企业一方面在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一方面在酝酿实施减产提价,而最终效果如何尚待市场考验。
 
  阿胶原料供应短缺已成定局
 
  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75%和95%以上的中国阿胶领军企业--东阿阿胶集团的发展缩影,真实代表了中国阿胶产业发展的轨迹。
 
  有“阿胶教父”之称的刘维志掌舵东阿阿胶之前,中国阿胶产业面临着产能严重不足的困境。1970年,山东东阿阿胶厂的生产全部是手工操作,效率极低。当时,阿胶是全部由国家统一调拨,县长批条子才能买得上一两盒的紧俏产品。
 
  在随后的30年里,刘维志带给中国阿胶产业最大的变化是:阿胶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具有现代生产工艺的流水线生产,仅东阿阿胶集团一家的年产能力就从30年前的2吨,发展到现在的近3000吨。其中,能够载入中国阿胶制造历史的有刘维志研发的蒸球化皮机、机械化切胶机及人工控制条件下阿胶常年生产干燥新工艺。

  阿胶产能扩大,满足了全世界对中药阿胶的需求,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阿胶生产面临原料短缺的窘境。驴皮是加工阿胶的主要原料,占其原料比例的98%以上。我国毛驴主要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的少数几个省份,南方地区少有养殖。农民多认为养驴效益不如养牛、羊、猪好,没有形成养殖习惯,只有山区和偏远农村多用驴作短途运输或磨米面之用,而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毛驴数量也逐年下滑。据统计,近几年国内驴皮资源每年以20%的速度下降。
 
  尽管享用着全国90%的驴皮资源,但东阿阿胶集团仍明显受到原料不足的制约。集团副总经理王中诚说,集团公司拥有年产3000吨的阿胶生产能力,受原料的限制目前只能年产阿胶2000吨左右。市场对阿胶的需求很大,生产能力根本满足不了,集团只能限制发货。
 
  阿胶价值被深埋导致价格长期偏低
 
  阿胶的价值有多大?首先应从《本草纲目》说起。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人参、鹿茸、阿胶被并称为三大宝,阿胶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为补血,被历代中医颂为滋补首选之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这样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阿胶的价值被进一步发现。现代医学发现,阿胶有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钙的吸收与贮存功能;有扩张微血管、扩充血容量、降低全血粘度和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提高耐缺氧、耐疲劳的作用,并能增加血清钙的含量,能使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清滞性不变。近年来,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结果证实,东阿阿胶还有抗休克、抗衰老、改善微循环、抑止肿瘤发生等功能。

  正是这一剂中药瑰宝,其价值却被长期深埋。一方面,阿胶没有真正做成“中药名片”,阿胶的品牌价值有待于挖掘;另一方面,受历史原因影响,阿胶的市场价格长期低位盘桓,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翻开中药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我国中药秘方、验方达30多万个,有记载的至少也有6万多个,但成为国际品牌的几乎没有。日本人在中国名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并注册了专利和驰名商标,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而中国中药最神奇的阿胶,至今仍没有达到日本救心丸的市场效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我国阿胶行业的领军企业东阿阿胶集团的答案是--品牌。在东阿阿胶集团新任总经理秦玉峰看来,人类已发展到一个创造品牌、追逐品牌、崇尚品牌的时代,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和产品的品牌竞争力联系在一起。他说:“中国是中药大国,但不是中药强国,国内制药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阿胶价值被长期埋藏,一个重要原因是阿胶行业至今没有一个国际名牌。”
 
  另外,受历史沿革和传统销售渠道的影响,阿胶的市场价格一直在低位盘桓,成为影响阿胶品牌建设的一个内在因素。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一些稀缺性商品的价格都在大幅上涨。10年前,国酒茅台的市场零售价为135元/瓶,那时阿胶块的市场价格为136元/千克;现在茅台酒的市场零售价格为298元/瓶,上涨幅度达121%,而阿胶块的市场价格为220元/千克,价格涨幅甚至没有物价涨幅大。

  “稀缺资源”阿胶拉长产业链
 
  阿胶生产除了原材料受限外,还受制于生产环境。当人们将石油、矿石、黄金等列为稀缺资源的同时,有人提出了茅台、五粮液、西湖龙井属于消费类稀有资源。从阿胶生产环境看,阿胶牵手“稀缺资源”也不为过。作为“稀缺资源”的阿胶,如何拉长产业链、提升国药瑰宝的真实价值,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无论驴皮资源的匮乏,还是阿胶特殊的生产环境,阿胶生产未来必向“资源短缺商品”靠拢。从世界上任何一个稀缺资源的生产看,拉长产业链有两条路径可走。
 
  一是从源头上解决资源不足问题。东阿阿胶集团在行业内已率先布局养驴基地,从2004年开始,这家集团先后在山东无棣、新疆伊犁及岳普湖、辽宁阜新、甘肃高台等地建立了6个养驴基地,今年将在国内建成10个养驴基地。此外,国内阿胶生产企业也应当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保证其原料充分供应。从去年开始,东阿阿胶集团已正式从埃及进口驴皮,他们还计划开拓南美、非洲、中亚的原料进口渠道,并在调研论证,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国外去办半成品加工厂,以保证国内外市场开发后长远发展的原料保障供应。占据了资源,就占据了市场,东阿阿胶的驴皮战略,其实是实现行业资源垄断的一种方式。
 
  除了从源头上加大原材料供应外,拉长产业链的另一个有效路径是减产提价。据调查,从东阿阿胶集团对驴皮资源的消耗看,去年生产2100吨阿胶约使用4000吨驴皮,其中进口驴皮在300-350吨,占驴皮用量的8%。今年驴皮资源缺口在10%左右,通过现有驴皮资源约可生产1900-2000吨阿胶。因此,2006年全国阿胶产能的缩减应在5%左右。
 
  专家认为,当一个品牌主或品牌运营商用心去挖掘品牌的“稀缺资源”时,可以总结、提炼出很多优质的元素,再经过凝聚、提升、放大,就可以形成品牌的“稀缺资源”了。从茅台、西湖龙井采取的减产提价的市场策略看,因为有了“稀缺资源”品牌,这一市场策略不仅没有降低品牌产品的销售,反而增加了品牌的客户忠诚度。因此,中国的阿胶行业应该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今年4月底,此前一直分管市场营销工作的东阿阿胶新任总经理秦玉峰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谋划对阿胶产品进行全面提价。公司决定将主导产品阿胶块和复方阿胶浆产品的零售价格分别提高了30%和20%,其中阿胶块出厂价和终端价同时上调30%,阿胶块价格由原来的约200元/公斤,提高到238元/公斤。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彭蕴亮分析,此次提价市场前景未必会像东阿计划的那么乐观。东阿阿胶过去曾经4次上调价格,均未成功,其中2004年5月曾尝试对产品零售价全线上调20%,但却遭到了经销商的抵制,造成大量的渠道存货和窜货问题。东阿阿胶此次大幅抬高市场价格,经销商和消费者会否买账,将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若对手不跟进,借机抢占东阿阿胶的销售渠道,东阿阿胶很可能同样面临以往“压货”等市场风险。
 
  对于本次提价,上海证券研发中心特别调研了东阿阿胶最大的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超过20%的近邻山东福胶集团。山东福胶集团方面称,福胶阿胶产品与东阿阿胶都属于省管产品,价格不会差距太大,福胶集团现在也在考虑提价,最终是否涨看市场情况而定。
 
  驴皮短缺呼唤养驴业发展
 
  目前,驴皮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阿胶业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根据调查,我国毛驴资源在急剧下降,毛驴宰杀户逐年减少,驴皮的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省份将牛、羊确定为主导养殖产业,还没有听说有哪个地方制定出发展养驴的规划,毛驴存栏量呈下降趋势。
 
  驴业为什么会一步步萎缩?据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因。第一,随着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平原地区的农民慢慢地把原来世世代代作为畜力、交通工具的毛驴及驴车替换成了拖拉机、三轮车。第二,养驴的经济效益不及养羊、养牛以及其他畜牧业高,见效慢,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不高。第三,驴的生长周期比较长、繁殖率低,地方政府也没有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来对待,目前的饲养基本上处于自然养殖及民族习惯的状态。第四,毛驴繁殖周期长,屠宰户在利润的驱使下,对本地毛驴不分年龄、性别灭绝似地屠宰,致使毛驴存栏量急剧下降。第五,近两年来,驴肉价格每吨徘徊在13500-14000元之间,低靡的驴肉价格难以推动毛驴养殖产业发展。
 
  事实上,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低迷的养驴业,恰好为今后大力发展养驴业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毛驴存栏量相对多、饲草资源多的地方、当地以农业为主、相对贫穷的地方,可以大力发展养殖基地。与此同时,农技部门应在毛驴的良种繁育上下功夫,缩短毛驴繁育周期,调动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针对目前驴肉价格低、缺乏消费主流、无品牌的特点,一些大企业应在驴肉的销售和开发渠道上做文章,进而打开毛驴养殖的瓶颈。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