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近几年每年的增幅都在20%以上,发展非常快,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喜中有忧。”日前,在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组织召开的“植物提取物产业国际化报告会”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讲话简洁明快,“我们担忧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资源问题,二是污染问题。”
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共出口1.65万吨,共2.26亿美元,出口额首次超过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占中药出口总值的44.62%,同比增长45.76%。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顾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指出,近年来受日本汉方药市场萎缩的影响,中药材出口有所下降,但是10年来中药出口仍然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这其中植物提取物功不可没。“中药出口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植物提取物已经成为中药出口的主力军。”
国家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处万连波处长认为,植物提取物占到中药出口的近一半份额,反映了中药出口的结构优化,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副秘书长张中朋介绍说,我国植物提取物产业的发展现状是:产业发展迅速,产品出口增长快;生产经营企业多,市场竞争激烈;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高新技术企业和作坊式工厂并存;部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祖元刚认为,植物提取物之所以发展前景看好,是因为随着世界范围的“回归自然”呼声不断升温,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的关注已经由单纯的治疗转到重点关心疾病的预防,在新的医学模式影响下,具备功能性的天然保健食品备受青睐。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植物提取物越来越受到医药界、食品界的关注。植物提取物行业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每年增长率都在15%以上,同时也是国内主要出口行业之一,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在1999年已超过中成药,2005年出口为2.62亿美元,2002年~2004年三年出口增长率在20%以上,2005年出口增长率更是达到30%。
据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中药和食品企业大都设有植物提取物车间,但国内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植物提取物企业。90年代后,国际上对植物药或天然药需求增加,而中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这自然带动了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植物提取物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共有800多家植物提取物出口企业,多数为医药保健食品公司或外贸公司,今年上半年出口额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共有30家。
今年上半年出口额排名第13位的美康中药材进出口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公司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预计这种势头还会延续一段时期。
据悉,中国的植物提取物大都销往欧美及日本、韩国市场。专家预计,近两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年增长速度很高,在30%左右,剔除成本上涨因素,未来几年中国植物提取物的增长速度仍会保持在20%左右。
现存问题不容忽视
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植物提取物行业也积累了不少问题。正如周小明担忧的那样,植物提取物行业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尽管中国号称地大物博,但在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初期,中国企业处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对植物资源采伐没有计划性,同时没有考虑植物的长期循环利用,而是破坏性地采挖,再加上国外企业对中国植物药资源采取低价掠夺方式,一些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甚至不顾国家法律,严重破坏自然资源,如云南的红豆杉、甘肃的甘草和麻黄草等。
“我们的资源并非用之不竭。”周小明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水污染等问题如何解决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卫生处邹健强调研员对此也表示担忧。“我在陕西看到一些企业对土壤资源的破坏真是触目惊心。”邹健强指出,“今后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发展应该考虑生态环境效益,把所有的成本都应该考虑进去,要好好地算一下成本账,看获得的效益是否能够补偿所产生的破坏性损失。企业也应该考虑一下,今后出口产品时应该怎样报价。”
“天然资源,再生不易。”邹健强还认为,当前的植物提取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不高。该要什么、不要什么,并不十分清楚。在这方面,石油行业的资源利用率就非常高,值得借鉴。”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副理事长、湖南九汇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建国指出,资源保护、环境污染矛盾凸现有其历史根源:一是产业产品不集中的资源破坏性是看不见的;二是分散提取造成极大的产业资源浪费;三是分散提取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隐蔽性破坏;四是提取物产业的兴起使产业集中从而导致矛盾凸现。
“植物提取物行业绝不能承载‘过度破坏环境’的恶名。”曾建国认为,今后除了要适度地进行资源开发外,还应该增加产业集中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
据悉,国内植物提取物企业发展初期,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市场研发和技术研发力量,多数企业在市场和产品选择时主要是采取跟风的行为,产品生产一哄而上,无计划性,导致产品积压,最终结果是采取低价竞争,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总的来说,与国内其他医药生产企业一样,植物提取物企业也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多数厂家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低等现状;此外,产品质量不统一,缺乏统一有效的控制。
“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周小明强调,“第一,想办法提高植物提取物的深加工,卖上好价钱;第二,开发一些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防止恶性竞争,大企业应该‘先走一步’;第三,搞一些标准出来,目前植物提取物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不多,跟人家说不清楚,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客户的要求。”
提升档次再上台阶
如何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改变在国际上低质低价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专家认为,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政府应该重点培育行业内领头企业,在财政、外贸、税收等政策上加强扶持。目前,国内上规模的植物提取物企业偏少,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就无法提升企业的设备、科研水平,更谈不上有好的产品,企业的竞争力也就不高。
“我们今年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万连波介绍说,由国家商务部提供的“科技兴贸专项资金”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出口产品的新品研发、技术改造,对企业的技改项目,国家将提供贴息贷款,对企业的研发项目,国家将提供最高可达企业研发费用50%的专项资金。
“国家的目的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高科技产品出口,企业申请获得专项资金的前提是其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万连波说,“那些在境外有专利注册、产品通过认证的企业将会获得优先支持。”
万连波指出,国家为了支持企业出口产品,以前对出口企业采取的是直接补贴的方式,但是加入WTO以后,这种方式已经不符合WTO的规则。“国家对企业的扶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现在的扶持方式已经提前到了源头,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竞争能力。今后我们出口产品要以质取胜,而不能再靠大批量、低价格。”
邹健强建议企业加强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他介绍说,在国家科技部的“十一五”重大专项中,新药研发是主要内容之一。
为了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也为了减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邹健强还建议,植物提取物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原料基地。“在这方面,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的中药产业基地有14个,中药材基地有8个。”
曾建国也认为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原料基地,把规范化种植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这既是对企业自身负责,也是对行业健康发展负责。”
任德权则指出,植物提取物企业还应该创出口品牌,加强企业形象建设,树立品牌意识,“没有品牌你是打工仔,有了品牌你就是老板。”中国植物提取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不仅要加强产品研发,开发一系列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形象建设和宣传,树立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据悉,国内植物提取物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陕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产生了“祸福相倚”的关系,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很容易受同地域其他企业的“牵连”
“金华火腿事件的教训足以令植物提取物行业引以为戒。”任德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