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苹果浓缩果汁加工的最大生产基地,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 60%,而陕西省果汁出口量又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浓缩果汁生产基地。但近年来,陕西省苹果浓缩果汁加工业却面临着原料严重短缺的危机,缺口量已达50%左右。 “原料短缺”伤了企业 陕西省拥有种植苹果的地域优势,且苹果榨汁率高。近年来,全省苹果种植面积大幅增长,仅渭北地区就增长了138万亩,促使加工企业纷纷到陕西建厂。目前全省已经有26家企业,年实际生产能力为48.8万吨。在全国果汁6大企业中,目前陕西占一半,其余3家,均在陕西建有分厂。 来自陕西省果业局的资料显示,“十五”期间,陕西省果汁出口量年递增65.2%,年创汇递增113%,成为陕西省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4年陕西省果品出口创汇首次突破1亿美元,2005年又突破2亿美元。陕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浓缩果汁生产、出口基地。2005年,苹果浓缩果汁出口价格相比历年最高,出口美国的果汁每吨超过 1000美元,为8年来历史最高。陕西苹果浓缩果汁现已经出口到欧、美、亚、非和澳5大洲47个国家和地区。陕西已成为全国苹果生产大省和果汁加工企业的聚集地。 在生产、出口能力飞速发展的同时,陕西省果汁加工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原料短缺危机。 以2005年为例,如果全省26家果汁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每个榨季原料果需求量为340万吨,这一数字占到全省苹果总产量560万吨的60%以上。但在市场上,榨汁果的单位售价远低于鲜食果,因此,果农都将稍微好点的果子作为鲜食果卖掉,而真正留做果汁加工用的不足30%。这就导致苹果汁加工企业因原料不足而难以达产。尤其是高酸专用加工原料果更是严重缺乏,从而导致果汁酸度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受到严重影响。 据陕西省果业局统计,仅2005年,全省果汁企业欠产就达20多万吨。在供货合同方面,未能向国内外客商按需求履约超过25万吨,其中酸度未达标的占50%以上。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智敏教授介绍,目前陕西全省苹果种植总面积达639万亩,但可用作果汁加工原料的高酸品种苹果面积却不到60万亩,只占总面积的不到10%,形成了鲜食果与加工果面积失衡。因此常常出现果农将鲜食果当加工果卖,加工企业也由于专用高酸加工果缺乏而买鲜食果来替代。这样一来就出现部分鲜食商品果卖不上好价,而果汁加工企业又因原料匮乏,用其它杂果顶替,导致果汁酸度达不到要求标准。这种现状不仅伤害了果农,也伤害了企业。 多方探索“原料短缺”解决途径 果汁加工原料的短缺,使得高酸苹果种植户成了“香饽饽”。近日记者在陕西省乾县注泔镇采访时,果农王建党告诉记者,他家里先后来了好几拨客商要求收购他的青苹果,但因为他“已经和一家加工厂签了合同,虽然这些客商出价高,但已经没有货了”。两年前,王建党在自己家的地里试种了2亩青苹果,刚开始他还有点怀疑能不能卖上好价钱,但一年下来,收入并不比别的种植鲜食果的果农差。现在他已经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近10亩。每年到了收购苹果的高峰期,买家纷纷来抢购,根本不愁卖。别的果农看到这种情况,都积极向他咨询,也打算改种青苹果。 目前,社会各方面也开始关注果汁加工的原料短缺问题,都在寻求解决途径。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系仇学农教授建议,将苹果品种比例按高酸原料加工果与鲜食果各占50%进行大调整,这样,既有利于果农将鲜食果卖出去,又能卖个好价钱;同时又能解决加工企业原料缺、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西安市一家果汁加工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果汁加工的关键,是用优质高酸加工原料果取代普通原料果。种高酸苹果市场前景广阔,高酸果汁具备加工果汁的优点,又是全球市场鲜食果中优等的酸甜香兼备、丰产性好、易管理的绿色品种。陕西省关中一些农村,有的农民就靠种植高酸果富裕起来。如果相关政府部门能在政策上多提供些帮助,将提高果农种植高酸果的积极性,也将极大地促进加工企业果汁出口的质量和销量。 陕西省果业局产业处负责人认为,做好苹果产业,应当考虑把企业、果农和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各方的效益最大化。目前陕西省果业市场主要以发展低酸果即鲜食果为主,要解决高酸果汁原料的问题,就需要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果汁加工企业,按照自己企业的发展模式和规划自行发展培育基地来解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智敏教授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解决原料缺乏问题:首先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扶植中小型果汁企业,制定和放宽行业政策,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便利条件;其次,企业也要改变种植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在农村基层干部和果农中要克服和消除种“甜”不种“酸”的老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观念;另外,县乡村三级干部在调整甜与酸、鲜食果与榨汁果种植结构上,要精心规划,对果农进行适时引导。 |